生命在于运动,散步对血管有好处是真的吗?那散步除了对血管有好处之外,还对身体有哪些好处?专家还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生活中要坚持多做这三件事,可能会比运动效果更好。

一、为何说散步对血管好?
血管遍布全身,以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为输送通道,为身体中各个器官组织输送新鲜的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物。心脏泵出的血液需要血管传送,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如果出现了急性、慢性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就会使身体营养供给出现异常,身体机能受损。

据临床统计,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次已超过3亿,而这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基本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心脏和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老化,血管的弹性和张力功能会随之减弱,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并且中老年人大多缺乏运动,无法代谢掉摄入的高脂肪,易有血液粘稠、血管堵塞的风险。

那么对于高发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群体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预防疾病呢?根据研究表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坚持散步。坚持散步,可以强化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为将血液输送到其他器官组织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散步,还有利于血管中的代谢物和脂质物能够顺利排出,减轻人体负担。并且可以使血液中氧含量水平提高,稀释粘稠血液,能够有效地避免发生血管堵塞,减少血管失去弹性发生破裂的风险。
二、坚持散步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散步除了对心脏和血管有着莫大的帮助外,还可以为身体健康带来许多益处。那么坚持散步,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呢?

1.改善便秘
结束忙忙碌碌一天工作后,常常吃完饭会选择舒舒服服地躺着休息。从而造成大量食物在肠道内堆积,引发便秘。而饭后散步,可以加速身体血液循环的速度,促进肠胃蠕动,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促进食物的消化。建议在早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内适当散散步,改善便秘症状。

2.促进排毒
散步可以增加血液中的代谢激素,加速身体体内垃圾、油脂和滞留在体内的有害物质的排出,减少脂肪堆积造成的肥胖,有效改善身体状态。
3.增强抵抗力
散步属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有氧运动,但也要注意,坚持3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4.愉悦心情
户外散步,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美好,忘记一天工作和家庭带来的烦恼。还可以扩大社交范围,调节压力和不良情绪,改善精神状态,使人们产生愉悦感。

三、50岁后,多做哪3件事要比运动好?
1.健康饮食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对高脂肪、高盐分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量,这些食物都会使血管管壁出现增厚、变窄的现象,血液变粘稠后,易形成动脉硬化和血栓等问题。

中老年人要多以清淡饮食为主,注重对含有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身体消化系统的代谢能力,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定期体检
对于处在身体机能快速衰老阶段的中老年人,一些特定的疾病会随之接踵而来。老年体检主要是对多发性的老年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查。

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将疾病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减少被疾病折磨得痛苦,降低健康成本和金钱成本。子女们要时刻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让父母轻松地享受晚年生活。
3.保持愉悦的心情
生气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血管都较为脆弱,血压和心率的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加剧,轻者会感到头晕头痛。“三高”中老年人群,可能会诱发脑梗、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猝死。

所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减少负面情绪和过于兴奋的情绪,忌大喜或大悲。学会控制情绪,懒得生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

总结
养好血管,就要从饭后散步做起,用简单的有氧运动,轻松的营造血管和其他身体器官组织的健康活性。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在散步的基础上多做这三件事,更能在养护血管、延寿命上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