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3年,越来越多的干眼症患者来医院就诊,而这些患者大多是年轻人。我在门诊一天有20~30个类似患者。近年来干眼症患者逐渐年轻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已经得到了普及。正是电子产品的普及,进一步加速的干眼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泪腺分泌泪液,能使眼睛湿润,而长时间盯看电子屏幕,会减少眼睛眨动次数,眼球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加速了眼表水分的蒸发,从而造成眼睛干涩、不舒服。而干眼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会导致睑板腺功能异常,泪液脂质成分缺失,使干眼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眼睛干涩一定就是干眼症吗?
不一定,眼睛干涩也可能是视疲劳、眼表过敏、慢性结膜炎、神经痛等等。如何判断是否有干眼?也就是说干眼的诊断标准:
主观症状: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等。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角结膜染色、睑缘、睑板腺腺体丢失情况等。BUT≦10s或SchirmerI试验≦10mm/5min 泪河高度≦0.2mm

造成干眼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 全身因素:免疫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失衡,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等;
- 眼局部因素:结膜、角膜及睑缘的炎症性病变,眼睑皮肤松弛、结膜松弛;
-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光污染、高海拔、强风力;
-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长时间操作视频终端、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空调的使用、吸烟、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化妆品、长时间驾驶等等;
-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导致的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及角膜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损伤及缺失,屈光手术及白内障手术;
- 药物性因素:全身及局部药物的应用,全身的如:激素、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局部的如抗病毒、抗青光眼药物;
- 其他因素:焦虑、抑郁的情绪。
秋冬季节更容易患干眼症吗?
- 秋冬季节寒冷干燥,尤其是凉风、寒风吹眼睛时,更易加快泪液蒸发;
- 室内暖气的持久开放,使环境较为干燥,体内水分丢失加快,从而引发干眼症状;
- 睑板腺分泌受神经、血管及内分泌系统调节,因此,干燥、温暖的室内和寒冷的户外交替,易致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从而直接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分泌,泪膜稳定性降低,出现干眼症状;

干眼症自己在家点眼药水可以吗?
自己点眼药水,不一定可以缓解干眼。从干眼的分类来看,首先要知道是哪种类型的干眼?伴随哪些危险因素?干眼的严重程度如何?知道这几个问题,就可以针对性去治疗。如果自己只是买支眼药水去点,有时候会越点越干。(临床上:曾出现老人在家里因为眼睛干涩,误点了治疗脚气的药水,结果可想而知)
干眼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种:
- 病因治疗
- 替代治疗:药物治疗
- 物理疗法
- 激光治疗
一般药物治疗会有一定的依赖性,物理疗法和激光治疗可以针对病因治疗。
干眼症的家庭辅助治疗方式有哪些?
比如用毛巾热敷,自己在热毛巾热敷后,可以用自己的食指按摩上下眼睑,促进脂质的排出,简单实用。也可以买一台小型的雾化熏蒸仪,热敷眼贴,或者用泡的菊花茶蒸汽熏蒸眼睛等等。

如何预防干眼症?
1、眼睑卫生要注意:要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特别是流感流行、急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手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将病菌传播。
2、眼睛多眨眨:眼科专家指出眨眼次数越少,越容易产生干眼症。因为眨眼有助于泪水的分泌和分布,眨眼次数少了,直接导致泪水的量减少,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泪膜会快速蒸发,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力。所以像操作电脑、驾车、读书等长时间用眼,都会引发干眼症。
3、电脑族眼保健不忽视:年轻人出现干眼症症状,应尽快到医疗诊治。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
4、空调器少打开:空调除了调节温度之外,还会抽湿,减少了空气里水分的含量。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中,泪膜蒸发率增加,容易使眼睛发干、发涩。气候干燥的冬季,为干眼症的高发季节。夏季,天气炎热,预防干眼症,使用空调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昌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