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存在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叠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和控制的准备,目前接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有关流感和流感疫苗的接种,您真的熟悉吗?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所有人群均易感的特点。通常季节性流感流行从晚秋开始一直持续到冬季(即 10 月~次年 3 月),并在冬天的中后期到达高峰。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常见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重,病程时间长(平均 7 天左右)。咳嗽和发热是患流感的基本特征,发热体温一般在 38 ℃ 和 40 ℃ 范围,咳嗽但无痰,常见流鼻涕或鼻塞。
为什么流感有「甲型」「乙型」「丙型」?

流行性感冒是根据流行性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
甲型流感:是由甲(A)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流感病毒亚型较多,且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病毒亚型出现,所以甲型流感是传染性、危害性极强的一种流感。
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状较甲型轻。
丙型流感:是由丙(C)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散发病例出现,较少见。
如何预防流感?

普通的预防手段一般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例如:
- 坚持锻炼,生活规律,均衡饮食;
-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脏手接触口鼻;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值得指出的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流感疫苗的分类有哪几种?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这两大类,其中三价流感疫苗有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疫苗这几种工艺,四价流感疫苗均为裂解疫苗。
哪些人更加应该去接种流感疫苗?

第一类,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第二类,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第三类,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第四类,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 60 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 月龄~5 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

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黄金时期是9~10月,以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需要两周到四周的时间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当然,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也没关系,只要流感流行季尚未结束,就仍然有一定的风险感染流感病毒,所以我们仍然建议去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吗?
接种流感疫苗后不能「终身免疫」。这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且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对已经变异的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或交叉保护作用弱。事实上,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不同于往年,人体对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随时间衰减(临床试验提示,接种灭活流感疫苗的免疫力只能维持 6~8 个月),所以每年均需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相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痛和头疼等。不良反应很少持续超过 24~48 小时,症状大多轻微并不影响日常活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恶心、肌肉痛等。
接种流感疫苗应与接种新冠疫苗间隔多久?
每一剂流感疫苗需与每一剂新冠疫苗间隔14天以上分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