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老爸带回来一箱六个核桃,我一脸懵逼,老头这是又哪里犯抽了?结果,老头说:这几天,电梯里的广告天天在放六个核桃补脑,我听了实在是焦虑,你核桃不给吃、坚果不给吃、猪脑不给吃,我买点这饮料回来,小团子总可以吃吧?!
哟!您还振振有词!哈哈,我也没给老头留面子:老爸,你知道吗,你这一瓶六个核桃里面,最值钱的就是那个金属罐子,回头小团子喝完了,这罐子别扔,咱还能回点本,不至于被骗的太多~
这回,轮到我家老头郁闷了……哈哈!其实,补脑,的确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一件事。毕竟为人父母,心态都差不多:一愿孩子平安健康,二呢,也希望孩子聪明。但是,在给宝宝补脑这一块,家长们的误解也很多——不夸张地说,我们很多家庭中给宝宝常备的零食,其实就是伤害宝宝大脑的“元凶”。究竟哪些食物会“伤脑”,怎么做才能“补脑”?今天,就一起来说一说吧!
一、想补脑,先避开这些伤脑的零食
1、含铅食物
之前单独介绍过:铅是一种强有力的毒物,对孩子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铅超标的情况在我国非常广泛。有数据统计:我国有 3000 万儿童血铅含量超过 5µg/dl(具体数字为:31,237,708人)!孩子血铅超标,首当其冲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通俗来说,就是影响智商——血铅每升高 100μg/l 时,孩子的智商就会下降大约 7.4。其次,还会损害宝宝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那,含铅食物有哪些呢?除了大家普遍知道的爆米花、皮蛋,罐头食品也是含铅重灾区。2019 年抽查的 242 份罐头食品中,有一半检测出了铅,水果罐头的铅检出率更是高达 98%。因为金属罐头在制造时采用的是铅焊接成型工艺,且有些罐子中的镀锡层中含有铅,所以铅有可能会溶到食物里面。
2、多糖多油食物
蛋糕甜点、糖果饼干、饮料果汁、油炸食品……这些虽然美味,但真不能让孩子多吃。因为要么糖分过高,要么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研究证明:摄入过多的糖和反式脂肪可能诱发孩子血糖升高,造成大脑功能的衰退。
3、隐形酒精
孩子不能喝酒,这点大家应该达成共识了吧?但是,很多食物的「隐形酒精」,却经常被我们所忽视。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蛋黄派、巧克力派这些夹心蛋糕里也有酒精吗?还有酸梅汤,它的原材料乌梅,在蒸煮后也会产生酒精。荔枝、葡萄、苹果等水果存放太久,自身糖分被微生物发酵,也可能会产生酒精。
对了,夏天还有些家长为了预防中暑,会给孩子喝藿香正气水,不仅没用,而且里面酒精含量高达 40~50%,幼儿喝了很容易出现酒精中毒。建议大家买孩子入口的东西,都好好看看配料表,避免买到含酒精的食物。
二、3大补脑谣言,你信了几个?
关于宝宝补脑,还有些流传极广的谣言。最常见的莫过于这仨:
1、多吃核桃能补脑

很多人(比如我老爸)之所以觉得核桃补脑,是因为核桃剥开外壳后,果肉的形状很像大脑,所以陷入了「吃啥补啥」「以形补形」的“朴素营养观”。类似的还有“吃香蕉通便”“吃鱼眼明目”“吃黑芝麻头发会变黑”……
但事实上,核桃真起不到多少补脑的作用。从营养成分上看,核桃的脂肪含量大概有 58.8%,其中有 10% 属于Ω-3系脂肪酸,能够一定程度上转化成DHA——也就是传说中的”脑黄金”。但核桃里的Ω-3系脂肪酸虽然相比其他坚果高一点,但和吃鱼一比,立马就不值一提了。而且,核桃里面的Ω-3系脂肪酸转化率极低。
2、多吃猪脑能补脑
吃猪脑补脑的逻辑,也跟上面类似——吃啥补啥。猪脑中磷、硒、维生素C、维生素B12的成分都很高,能促进大脑功能正常运作。但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对补脑没啥作用。
3、多吃鱼头能补脑

这个说法流传也很广,所以很多家长吃鱼的时候,会特意把鱼头留给孩子吃。但讲真的,鱼头中含有的EPA和DHA等营养成分,鱼肉里也有,而且只多不少。再者说,鱼头中可食用的部分太少了,对于补脑真的意义不大。真想补充DHA,不用纠结吃鱼头还是吃鱼肉,鱼的种类更加重要——三文鱼、鳕鱼、鲳鱼、海虾等都是公认富含DHA的鱼类。
要注意的是,大型肉食型鱼类的重金属一般都比较高,比如大眼金枪鱼、旗鱼、马林鱼、剑鱼、长寿鱼、方头鱼,千万别给孩子吃。
三、真正能给宝宝补脑的,就这三件事
其实,真想给宝宝「补脑」,秘诀只有这三件事:
1、保证充足和均衡的营养。

大脑的发育和运转,除了DHA和碘以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比如,充足的蛋白质——这就要求我们摄入足量的肉蛋奶;足量的葡萄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中;磷脂和锌也会影响大脑——所以要食用豆类、坚果、牡蛎等海产品等;此外,大脑还需要维生素B、氨基酸等等营养。这就要求我们饮食最重要的就是均衡,多吃各种各样丰富的食物,去摄取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2、多运动、充足睡眠
让孩子每天保持 2 小时的户外活动,不仅对预防近视至关重要,也会改善孩子的心肺功能、携氧能力等,对于大脑健康很有帮助。另外,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想一想睡眠不足时候大脑转不动的状态,这一点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其实,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的【补脑】方式。
3、抓住黄金期,让孩子多动手、多探索

宝宝的大脑发育,其实有两个黄金期:一个,是从出生后 3 个月到 6 个月,在这三个月间,宝宝的大脑会完成整个发育过程的 50% 左右;另一个,是从 6 月龄到 3 岁,这期间,宝宝的大脑发育几乎能完成整个过程的 90% 。也就是说,到了三岁时,宝宝的大脑发育水平就很接近成年人了。

所以,0-3岁这段时间,就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这段黄金期内,我们多刺激的宝宝神经系统,这样,宝宝的大脑神经元就会发育出许多突触来——突触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
怎么刺激呢?最基础的,就是给宝宝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陪他/她一起搭积木、玩游戏、读绘本、唱儿歌、去大自然尽情撒欢……
多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宝宝用小手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认知的过程。而且,小手越灵活,越能有效刺激大脑发育,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