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之后如何养生?


秋季又称金秋,秋主肃降,秋在四时中对应五脏的肺脏,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所以秋天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山药、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蜂蜜等都有润肺的功效,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外,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秋季也是瓜果丰收的季节,瓜类多属阴寒之品,吃多了会损伤脾胃,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要适可而止。相对而言,果类性平,可以多吃点,如梨、苹果等等。

一、保血管 多“注意一点” 

秋天后面就是冬天,冬天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是老年人最担心的事,秋天开始注意保养好血管,就可能减少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1、喝好两杯水

① 睡前喝半杯: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发生。

② 晨起喝一杯:早晨起床后,身体开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起床后可以小口喝杯温水,也可防止血栓发生。

2、适量吃香油

香油中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减少体内脂质的积累,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效果,从而保护心脑血管。

3、每天两瓣蒜

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称。每天食用两瓣蒜,有辅助降压、扩张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肿瘤的作用。

4、喝碗杂粮粥

每天喝碗杂粮粥有助保护血管。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5、快走6000步

出伏之后如何养生?

进入秋季,气温降低,阳气开始收藏。适当运动可以振奋阳气,走路是最经济的运动,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能够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衰老和降低血脂。

二、防病防燥可揉“勤一点”

位于下肢的太溪穴:太溪穴位于内踝间和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属水,可治疗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等秋燥的临床症状。

按揉方法:拇指屈曲放于穴位,按揉2分钟~3分钟,间隔5分钟再行按揉,一共按揉5分钟~10分钟,感觉发酸、发胀、发热为标准,一般每天可以按揉两次,以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三、防秋乏 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同时,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是阳气生长的开始,同时是保养阳气的关键时段,也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点半就上床睡觉,特别是一定要在凌晨1点前入睡,否则会影响第二天的阳气的生成,不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四、防温差 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同时,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特别是颈部,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iewenzi@live.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0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